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误区

【文章来源:】 【作者:吕波】 【发布时间:2015-12-31】 【点击量:

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,班主任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方法,它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。有人说,一个班主任带的班级时间长了,自己班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都跟自己很相似,就是这个道理,班主任的心理影响了学生的性格形成,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,影响了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。但由于我们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心理状态重视不够,以至于出现了诸多心理误区。

一、急躁心理

特别是年轻班主任,他们朝气蓬勃,干劲十足,总想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好,应该说,这是好事,这也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必须经过的第一境界,如果不经过这个境界的磨练,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。他们都有一种珍贵的上进心,这是最为宝贵的,没有进取心的班主任绝对成不了一个优秀班主任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上进心必须与正确的方法结合起来,如果缺乏正确的方法,就会出现盲目冒进的现象,就会出现“恨铁不成钢”的心理,从而说一些过头话,做一些过头事,而这些都是我们班级管理中最为忌讳的内容。

比如,一些调皮的学生,由于他们的自律性差,有时就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。这个时候,有的班主任就会大声呵斥他们:“你怎么没有记性呢?”“你难道是猪脑子吗?”“你少脑子吗?”,甚至是体罚他们。

淮南的一位女教师用小刀子刮学生的脸,泗县的一个教师殴打学生致使其自杀,都是由于老师的急躁心理所至。这里应该说的是,这些老师很讲面子,他们都想把工作干好,但由于他们过于急躁,总想着一劳永逸,以绝后患,从而出现了过激的行为,这都是由于他们的急躁心理所造成的。

我们在教育过程中,总会遇到差生,至于差生怎样教育,各种说法都有,但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内容,就是要顺其自然。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,不要让他们去写保证,逼他们去完成那些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。人总是有差异的,学习是他们的弱项,你偏偏去拿他们的弱项去和其他同学的长项比,那可能吗?由于他们年龄小,自制力差,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,我们要尽力去引导他们,转变他们,一定要给他留有机会和余地,否则,我们过于急躁,把事情做得过绝,往往适得其反。

如果他们错误重犯,只要给他们指出来,帮助他们分析一下错误的危害就可以了,在态度上严厉一些就行了,根本不需要打骂,只要能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自己错了,就行了,不管你怎么做,不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吗?

如果他不把你的教导放在心上,你打也没有用,他们根本不怕老师打,因为他们的家长都用皮带抽,我们教师能够这样打吗?如果你骂他,他更不在乎,你听听他们在一起相互之间是怎么骂的,那些话我们教师能说出口吗?所以,打骂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如果你发现他把你的话当做耳边风,这就是说,你的工作方法与方式还有问题,你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,你还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,还有哪些不妥的地方,我们不妨再换一种方法试试。我们应该借助集体的力量来教育我们的学生,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去激励他们,如果他们对他们的榜样投去羡慕的眼神,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吗,起码地说,在他们的心目中,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如果实在没有办法,也不要过于悲观,这个时候我们要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,比如说:“这一次我们先给你一个机会,下一次就不行了。”这样我们退一步,给学生留一条路,也给我们自己留了一条后路。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。如果还不行,那就应该在看看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,或者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。

总之,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耐心和教育智慧,只要我们充分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,对学生充满期望,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,我们的教育就会是成功的,或者是比较成功的。

其实,在教育中,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,经过我们的精心设计,每一个教育活动都可以转变成教育我们学生的机会。

二、放任的心理

我们说的顺其自然是指我们不要苛求我们的学生,力求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域取得进步,并重视其细微的进步,并不是不管。有的班主任认为,顺其自然是不是就随他去了,不闻不问了,如果是这样的话,就走入了另一个心理误区——放任。

人生是一个长跑的过程,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他一生所学的知识相比,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。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就在一瞬间,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创造机会,让他们早点找到这一瞬间。也就是说,我们一直在期待我们的学生在内心转变的这一瞬间的到来,所以,我们对于自己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。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平平,但后来走上社会以后却很风光,比如,他们学一些技术,做一些生意,做得很不错,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学校里面所没有传授的,但他们却运用得非常好,由此可见,学校生活只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小部分,他们每个人以后的发展潜力都很大,所以,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设法让他们积极起来,健康起来,快乐起来。

要想让学生积极、健康、快乐,就要顺其自然,不要苛求我们的学生,只要他们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域取得进步就很难能可贵了,比如,上一次考试得了20分,这一次得了22分,在就是他们的进步,如果上一次得了倒数第10名,这一次倒数第15名也是进步,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一定要进入前10名,那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,如果我们有那样的期望,我们就容易对我们的学生丧失信心,所以,我们要重视其细微的进步,并及时给他们以鼓励,给他们的进步予以足够的关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他们的积极性。

三、克服“马太效应”

马太效应原指如果你拥有了许多,我还要不停地给予你,让你更多,如果你拥有的很少,那么我就把你很少的一部分也拿走,让你更少,甚至是没有。这一点在我们对待学生的表扬与批评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。

由于差生给我们平时带来了许多麻烦,致使我们产生了厌烦心理,对他们产生了厌恶心理,所以,有时我们看到他们的优点也懒得去表扬他们,而对于优生的优点,我们却会天天挂在嘴边,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,其实这是不公平的,这是心理虐待,这是对他们的蔑视,这样就难怪难怪他们不听话了,因为你对他所说的都是不中听的话,他能听进去吗,你过分的表扬使优生都感到厌烦的时候,你觉得差生的心里是什么滋味?

四、克服惯性心理

大凡体罚学生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心理,打是为了学生好,不打不足以让学生引以为戒。不打,老师的心里的一口气没有法子出,这样打学生就成了一种心理宣泄。一旦体罚学生成了一种教育习惯,你发现学生犯错误以后,你首先想到的措施就是体罚。这就像是散打过程中一样,你用惯了某种招式,一出手就是这个招式,这就是一种惯性心理。如果你不及时反思,你就会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,直到你发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偏差为止。

事实上,打学生是一个班主任无能的表现,这就是说,你已经没有任何教育方法了,只好与学生进行体力对抗了,这是最原始的教育方法。也是最笨的做法,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被打而心服口服,有些孩子可能迫于你的武力而暂时屈服,但他们的内心也是不服气的,一旦他们有机会渲泄,他们就会使出全身所有的能量来与老师进行对抗,与班级作对。

在体罚学生前,只要我们想到,除了体罚之外,难道真的就没有其他方法了吗,其实,任何一种活动,经过我们的精心设计,都会转变成为教育学生的教育活动,何况是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呢,只要我们意识到体罚起不到任何有益的效果,反而会使问题更糟糕,甚至出现不该出现的后果来,如果想到这里,也许你举起的拳头就会放下来。

要知道,他们毕竟只是孩子,有什么大不了的,我们有必要和他们一般见识吗,需要我们动这么大的肝火吗,论知识,论阅历,他们都不如我们,我们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呢?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处理方法更理智一些,那就把问题稍微放一下吧,等我们冷静下来,心情好一些的时候再处理也不迟,到那个时候,你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小事情,原来就是这么简单。所以,我建议,我们的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之前,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处理学生的问题,这个时候,你就不会讨厌你的学生,反而你会感觉到你的学生很可爱,你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,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充满智慧和艺术。这样以来,我们就会大大降低教育事故的发生率,从而提高我们的素质,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