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了《中国教师报》303期李春丽老师的《慢,是对学生的尊重》一文后,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,也感觉到这种提法有所不妥。众所周知,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感受是不对的,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跟上节奏,放慢教学节奏也是不合适的,因为慢的本身就意味着课堂效率的降低。
从一定程度上说,慢是对课堂资源的浪费。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,也是最为宝贵的,我们必须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。然而,在平时的教学中,有的老师一旦发现部分学生没能掌握的时候,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,一个简单的问题,重复半天,慢是慢下来了,但是没有什么效果,这样的课堂肯定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。由此可见,仅靠放慢速度是不行的,机械的重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这样不仅浪费时间,也没有什么教学效果。
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,学习能力,智力因素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,这就注定他们在学习是不可能同步的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这是我们在课前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,即使我们讲的再透彻,点的再到位,肯定还会有学生跟不上。如果因为照顾个别学生,让全班同学都在那里干等,虽然这种等待对这个别学生是关心,是呵护,是负责,是合理,但却浪费了其他同学宝贵的时间,这是以牺牲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为代价的。
我们的课堂所追求的绝不是慢与机械的等待!我们应通过巧妙的设计,在照顾接受较慢的同学的同时,让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,有所提高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,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差异,并有效地利用个体差异来促使课堂效益的最大化。比如,我们在教学中,一旦发现学生接受上有困难,就要相应地转变教学方式,变讲解为讨论,变独立思考为相互交流,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,来相互补缺补差,让已经掌握了的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,让没有能够掌握的同学得到适当的帮助,让大家都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。
如果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问题,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来弥补,通过练习,让已掌握的同学的解题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,让没有掌握的同学能够有时间进行思考,揣摩和醒悟,同时,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时间,对接受较慢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。
总之,我们在照顾个别的同时,一定也要顾及到全体,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,这是我们高效课堂所应追求的目标。我们既不能为了追求进度而不顾质量,也不能为了追求整齐而影响效率,虽然二者常常难以兼顾,但这毕竟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。每一次与目标的靠近都是一种进步,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惊喜,也正因为此,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了无穷的魅力,让我们乐此不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