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应对策略

【文章来源:】 【作者:徐善祥】 【发布时间:2015-12-31】 【点击量:

师范院校毕业的我,多的是当教师的朋友,聊天的时候总会谈到学生的不学习,厌恶学习:故意迟到、上课时出恭、不愿意听讲、说小话、玩手机、“静坐”、小事小病请长假、主动辍学……他们不听讲却也绝不自学,虽然老师一再告诫。我们的同志每每谈及以上种种,总是叹气、蹙眉,他们感慨“谁夺走了孩子们的上进心”?

毫无疑问,这些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我们教育的效果,结合同志们的议论和我自己的调研,我认为以下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:

社会大环境不尽如人意:种种丑恶的思潮和现象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干扰,他们想和成人一样生活(吸烟、饮酒、娱乐、、游戏、赌博甚至涉黑、涉黄),稍微打听、搜索一下,保管吓你一跳。绝对是 “一知天下事,从此不出门”。

知识的长期被贬值,许多的学生花上几年的时间和几万元的积蓄,拿到的文凭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回报。以前有人说“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,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”,虽然有所改观,但那些搞辅助工作的科研人员、上班族,他们的收入还是比较低。拿我们县的教师工资来说吧,一个大学毕业生正常的收入是:开头是临时工,每月领取生活补贴300-500元,代课补助200-350元;两年后,通过“考编”,转正定级,月薪800元左右;十几年以后,晋升中学一级、高级职称,薪水是1400-2000元。学生看到每日起早贪黑工作的“恩师”付出如此,收获又如此,他们当然不愿意走同样的路。

就业的压力很小,同在一个工厂做工,受不受学校“正规”教育对收入影响极小,甚至受教育的时间长而影响收入。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,且甚嚣尘上。

大量不良信息、游戏的影响和控制,许多的青少年学生深受毒害不能自拔,他们痴迷于计算机网络、手机网络,致使“包夜”“夜不归宿”“昼寝”现象日益严重。

家长的疏于管教,只养不教,对子女的期望值降低, “安全第一”“吃香睡甜就好”“学不好以后慢慢再学”。

教师的教育手段极为无力,体罚是高压线,批评也只能轻描淡写,事实上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”。一味的宽容,挖空心思的表扬,一再的让学生“被成功”,往往助长学生的“滑坡”!一旦教师采取了不合适的教育手段,往往要丢掉饭碗,但是他们的家人还要吃饭。于是就有了“杨不管”,其实不是不管,而是管不了、不敢管。其中苦楚又有谁知?

学生的“向下看”思想严重,不思进取,得过且过,升学压力大了就放弃,压力小了更是不愿吃苦,他们认为拿到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去打工、挣钱了,反正大学毕业也不能多挣钱!

义务教育的普及,好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,“一车坐到底站”,加上近几年的高校无限制扩招,社会力量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大,大批学生不需要经过“选拔”就有更多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。有些学校甚至实行注册入学,0门槛入学,我们的学生当然不会放弃眼前的“舒适”生活。

很多地方的教育资源不平衡,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,严重挫伤偏远地区青少年的求学积极性。他们认为自己的未来暗淡,自暴自弃。教育的不公平往往造成更多的不公平:就业、分享社会财富、个人发展……

教材的繁难不易把握,学习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几乎没有任何的裨益。比如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,认识不认识英语,会不会高等代数,理论物理,对于他的实际操作影响不大。

学生普遍上学早,没有童年,从四岁左右就背书包,幼儿园三年,小学六年,中学六年,早就疲沓了,日复一日的从家到校,上学放学,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沉重的负担!

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艺术有欠缺:靠边角教学、掌控驾驭课堂能力不足、教学手段单一或简单粗暴、不愿意和“后进生”亲近、照本宣科缺乏趣味……

应对策略的思考:

政府加大财政投入,继续整合平衡教育资源,促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。

大幅度的提高脑力劳动者的待遇,尽快进一步消除“脑体倒挂”现象,提高民族的国际竞争力。

适当提高就业的门槛,实行必要的准入制度,逼迫青少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。

严厉打击各种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经营行为,坚决取缔不法商铺、网吧、运营商。

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努力探索办学模式,让青少年能够学到感兴趣的知识,健康快乐的成长,以不同的途径成才。

积极举办各级家长学校,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,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。

加强教材的研究、出版工作,增加更多新时代的因素。“教材无非是个例子”,选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效果会更好。

Baidu
map